放下你的心

    从前,有个和尚,破衣芒鞋,云游四方。他一无所有,肩上只挎一布袋,人称“布袋和尚”。逢到有人问法,他便取下布袋,放在地上,一言不发。如有人领会,便灿然一笑;若无人能解,则径直离去。

    布袋和尚这一举动的意思是叫人“放下”。

  印度佛教里也有着相同的故事。

  有一位婆罗门,拿了两个花瓶,前来献佛,佛陀对婆罗门说:“放下!”

  婆罗门随即将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。

  佛陀又说:“放下!”

 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。

  然后,佛陀还是对他说:“放下!”

  这时,婆罗门大惑不解:“我已经两手空空,没有什么再可以放下了,请问现在我要放下什么?”

  佛陀说:“我叫你放下的不是你手中的花瓶。而是你在尘世执著的心。”

  是的,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,背着各种各样的包袱,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,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、太多了。

  对功名利禄放不下,出现了跑官、买官、贪官;

  对金钱富贵放不下,催生了贪污、受贿、盗窃;

  对爱情婚姻放不下,产生了痴男、怨女、殉情;

  ……

  这种种的压力和重负又岂止婆罗门手中的花瓶?

  当我们不堪生活的负荷,需要解脱的时候,不妨学会“放下”。

  许由不接受尧的让位,跑到淇水边洗耳朵,是放下;范蠡功成身退,隐姓埋名,携西施泛舟西湖,是放下;陶渊明不为“五斗米折腰”,解甲归田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是放下……

  生命的价值,其实并不在于获得,而在于放下。

  你只有放下一粒种子,才能收获一棵大树;
    你只有放下一处烦恼,才能收获一片清凉;
    你只有放下一种偏见,才能收获一种幸福;
    你只有放下一种执著,才能收获一种自在。

  当你放下足够的时候,如脱钩的鱼,出岫的云,忘机的鸟,心无挂碍,来去自如,表里澄澈,“风来疏竹,风过而竹不留声;雁渡寒潭,雁去而潭不留影。”才会发现生命竟可以如此充实、如此美好,日日是好日,步步起清风!

  放下,是一种境界,更是一种精神。但,也需要勇气和智慧。


稀释痛苦

  一位禅师,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。

  有一天,禅师派这个弟子到集市买了一袋盐。当弟子回来后,禅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,然后喝一口。

  “味道如何?”禅师问道。

  “咸得发苦。”弟子唾弃着。

  禅师呵呵地笑了。

  随后,禅师领着弟子来到一湖边,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入湖里,然后说道:“现在尝尝湖里的水。”

  弟子弯腰掬起一捧水尝了尝。

  “什么味道?”禅师问道。

  “甘甜可口。”弟子回答。

  “你尝到咸味了吗?”禅师又问。

  “没有。”弟子答道。

  禅师点了点头,微笑着对弟子说:“生命中的痛苦是盐,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。你愿做一杯水,还是一片湖?”

  是的,生活中的痛苦就好像是盐,它不会更多,也不会更少,品尝同样程度的痛苦时的感受取决于我们把痛苦置于何地?

  当你面对痛苦时,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开拓你看待事物的眼界,开阔你包容事物的胸怀,不是将痛苦放进一杯水,而要将它稀释到一片湖。

  痛苦之于心灵,恰如盐之于容器。

  将痛苦之盐放进一杯水,你品尝到的唯有饱和后的苦涩;

  将痛苦之盐投入一片湖,你品尝到的尽是稀释后的甘甜。


[本日志由 Gofficer 于 2010-03-03 03:38 PM 编辑]
文章来自: 本站原创
引用通告: 查看所有引用 | 我要引用此文章
Tags: 人生故事 放下 养心 心性
相关日志:
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1768
发表评论
昵 称:
密 码: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.
内 容:
验证码: 验证码
选 项:
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,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,建议您注册帐号.
字数限制 0 字 | UBB代码 开启 | [img]标签 关闭